第(1/3)页 蜀王钱明义听取着不同官员的意见。 他综合考虑之后,无奈的说道:“暂时先别管是不是国外势力在鼓动。 百姓和军官能够被鼓动,那就说明朝廷做得不够好。 蜀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。 但朝廷必须要拿出太多,让人看到朝廷有所行动。 再配合宣传和管控,才能把国内的情况控制住。 一切以稳定为重,前线还在打仗,本王绝不允许后方出现问题。” 蜀王钱明义综合考虑之后,发现想要解决国内的问题,他只能妥协。 他是蜀国的君主,但国内群情激愤的情况,他也不可能与大多数人对着干。 现在交通发达,信息流通快速。 战国时期,顶尖的人才都在各国流动。 现在不只是顶尖人才,哪怕是普通百姓,他在一个国家过得不顺心,都会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。 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汉人,全部都是移民。 他们再次移民,心里根本没有任何负担。 蜀王钱明义真的一意孤行,百姓对蜀国产生不满,他们真会用脚投票。 战争的阴云笼罩欧洲以来,已经有一部分百姓撤离欧洲躲避战火。 现在留下的人,那都是相对坚定的支持者。 蜀王钱明义不可能意气用事,把这些人推向其他国家。 众位大臣看到蜀王钱明义这个选择,他们一点都不意外。 现在国内出现动荡,这是较为稳重的选择。 蜀王钱明义安排好任务,众位大臣各自领取任务,离开王宫。 总参谋长赵之方刚准备乘汽车离开,他在角落中被黄毛小太监通知,蜀王再次召见他。 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刚才的表现,引起了蜀王的注意。 刚刚蜀王给他留些颜面,对于某些事情没有深究。 现在召他回去重新问话。 总参谋长赵之方坦然的跟随黄毛小太监回去,他做的事情问心无愧。 蜀王钱明义再次见到总参谋长赵之方,他被单独召见,脸上一点慌张的神色都没有。 蜀王钱明义语气严厉的询问道:“赵爱卿,这次军官上书,有你在背后推波助澜。 你到底想干什么?” “王上,臣确实对这些激进派,进行了一些引导。” 总参谋长赵之方敬了一个军礼,认真的回答道。 他看到蜀王钱明义一脸严肃的样子,表情凝重的解释他这么做的原因。 “王上,激进派军官极容易被煽动。 臣发现有些人在煽动激进派军官。 臣担忧酿出一些事故,让这些心怀歹意的人煽动,还不如由臣去引导。 臣这样做,可以控制事态的发展。 臣这样引导的原因,刚刚臣也说过。 帝国军方愿意售卖最先进的武器,他们是想把蜀国当做新武器的试验场。 红山岭战场表现,帝国大都督府不太满意。 现在帝国大都督府有两种声音占据上风。 给蜀国售卖库存的老旧武器,或是把最新的武器,卖到欧洲各大藩属国,扩大武器试验的范围。 帝国无论选择哪一种,对于我们蜀国来说,都难以承受。 我们蜀国必须要在帝国没有做出选择之前,不能让这两种声音成为执行的政策。 至少要等到我们蜀国建立完善的军工产业。 这才能摆脱对帝国的依赖。” 蜀王钱明义听到总参谋长赵之方的解释。 他有些理解,赵之方的选择。 帝国的影响,蜀国根本无法摆脱。 但这件事情又不能拿到明面来谈,这太伤至尊了。 一旦泄露,也会被对手攻讦,他们是帝国的傀儡国。 傀儡国这个帽子戴上,祖国别想留住人才。 蜀王钱明义暂时了解到的资料,总参谋长赵之方的忠诚度,还是能够保障。 他敲了敲桌子,吩咐道:“这件事情,下不为例。” 蜀王钱明义只能选择轻拿轻放。 蜀国现在根本经受不起任何动荡。 除非是总参谋长赵之方真的有二心,只是犯错误,蜀王钱明义不可能大动干戈。 总参谋长赵之方知道这次危机度过去了。 他选择这样做,也是审时度势,借力而为。 他都有心理准备,牺牲他一个,让他所在的派系,成为蜀国的主流。 这才是他甘愿冒险的原因。 蜀国失败,那一切皆休。 如果蜀国胜利,胜利却不属于他们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