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(二十九)阑 而李清照的脑海中,也冒出了这个字。 生老病死,人力难左右的遗憾。 李清照叹了口气,嘴角勉强勾起一抹淡淡的笑「姨娘,听说阿娘在江宁照看的少年郎高中了?」 也不知那位少年郎与阿娘到底有何渊源,值得阿娘几次三番惦念。 「你说会之?」 一句少年郎,让宁姨娘险些没反应过来。 三年前随夫人到江宁,会之已经过了及冠之年。阑 李清照点点头「当年动身前往汴梁城前,阿娘曾专门绕行去了江宁一趟,见了尚是孩子的他一面。」 「阿娘当年便对他赞誉有加。」 「只是……」 只是阿娘的赞誉之下,又深藏着隐忧。 她看不懂,也想不明白。 阿娘的眼界和想法,从不是她能比拟的。 「那为何夫人不愿认会之为义子呢?」阑 宁姨娘心中越发不解了。 李清照思量片刻,缓缓道「阿娘好似已经看到了秦家大郎命中注定的结局。」 阿娘想改变,但也改变不了。 「随阿娘意愿吧,宁姨娘日后莫要在旁人面前提及阿娘与秦家大郎的过往。」 李清照不放心的嘱咐道。 无论秦家大郎日后会攀登至何处,都与他们无关。 阿娘施恩,不求回报。阑 最重要的是,在阿娘的担忧中,她隐约能够猜到些什么。 「妾明白。」 这世上,最懂夫人心的,仍旧是大小姐。 在荪歌返回青州的第三天,河北西路,相州,汤阴县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。 「大禽若鹄,飞鸣室上,因以为名。」 又是一个意气风发,年仅十余岁的少年郎。 「家中清贫,世代务农。」阑 「聪慧果敢,沉稳寡言,喜读《左氏春秋》《孙吴兵法》,年少便露将帅之才。」 「幸拜大侠铁臂膀周侗为师,学习骑射拳脚,箭术小有所成,能左右开工。」 「天生神力,挽弓三百宋斤,开腰弩八石。」 「为汤阴县百姓所奇之。」 「其父常教之,汝为时用,其徇国死义乎!」 第(1/3)页